明道科普讀書會

時間:110年1025日(一)~110年1029日(五) 中午12:50~1415

地點:明道樓四樓TED Hall、明遠樓一樓 鐵梅廳

主題書:《破解動物忍術》、《解密雙螺旋》、《下一場人類大瘟疫》、《自私的基因》、《荷爾蒙

說書人:國二8同學

來賓:紀凱容教授莊競程教授楊建洲教授、丁照棣教授、林赫教授

指導老師:陳沛鴻老師

線上報名:班級事務線上管理平台→線上資料調查系統→明道科普書會報名

受理報名:110年10月1日()上午8點~1020日(三)晚上11點

破解動物忍術:如何水上行走與飛簷走壁?動物運動與未來的機器人

作者: David L. Hu 胡立德 譯者: 羅亞琪

出版社:三民

胡立德曾以「為何大象和狗尿尿的時間一樣長?」、「為何袋熊的便便是方形的?」獲得兩次搞笑諾貝爾獎。儘管他的研究曾受到美國政治家評為「浪費錢的研究」,他也無所畏懼,反而認為應該告訴大眾就算是聽起來荒謬古怪的研究題目,也可以是嚴謹的科學、對人類也都是有所助益的!這本書集合了作者自身以及多位科學家對動物運動原理的探索旅程,以推理小說般的方式敘述科學探究的過程,一步步解開動物運動的祕密。

花招盡出!千奇百怪的動物運動方式

  為了在充滿各種障礙物的環境中生存,動物們奇招盡出:水黽可以水上行走,砂魚蜥能夠沙中游泳,而微小的動物最懂得以柔克剛,抵禦碰撞。看似不起眼的身體構造和動作,原來都有巧妙的用途,讓我們一起用生物力學的角度欣賞動物運動的大智慧。

抽絲剝繭!破解動物運動的祕密

  從亞特蘭大動物園到新加坡的雨林,隨著科學家們上天下地與動物們打交道,探究動物運動背後的原理,從發現問題、設計實驗,直到謎底解開,喊出「啊哈!」的驚喜時刻。想要知道動物排尿的時間得先去練習接住狗尿?想要研究飛蛇的滑翔得要先攀登高塔?意想不到的探索過程有如推理小說般層層推進、精采刺激。

師法自然!模仿動物運動的機器人

  科學家受到動物運動的啟發,設計出各種功能獨特的機器人。靈感來自蟑螂的可壓縮機器人可以在縫隙中穿梭,將可能用於搜救行動;仿效螞蟻群體活動的小型機器人能夠集體合作、自由組合……來自研究者的第一手資訊帶你一窺仿生機器人的最新發展。


活動特邀中興大學 紀凱容教授蒞校講評。

解密雙螺旋:DNA結構發現者華生的告白

作者:James D. Watson , 華生 譯者:黃靜雅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1950年代,英、美三組科學家競逐解開DNA的謎題。當時初出茅廬的華生與克里克,率先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,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。

1968年,華生所著的超級經典——《雙螺旋》出版。他以犀利、率直的口吻,記錄這科學史上的重要一役,更鮮活呈現科學家在工作與生活的各種樣貌。

本書是《雙螺旋》的圖文註釋版,除了完整保留經典故事,兩位編輯甘恩、維特考斯基,更發揮偵探般實力,把故事中提及的細節、人物資料統統挖掘出來。像是華生被指導老師痛罵「你這該死的混蛋」;與克里克因為《雙螺旋》的出版差點鬧翻,這些珍貴信件都可在這本《解密雙螺旋》看到。還有,如果你好奇故事中提及的「劍橋第一美男子」是誰?華生看胃病的醫師竟然得過奧運金牌!這些原版並未細說的小故事,在本書都有進一步追溯。


活動特邀陽明交大 莊競程教授蒞校講評。

下一場人類大瘟疫: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

作者: David Quammen 譯者:蔡承志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威脅集體人類生命、健康的「下一場大禍」,會在哪個偏遠地帶、從哪種無辜的動物現身?它會是中國南方某種齧齒類動物嗎?西非的某種猴子?還是正好停棲在馬來西亞某間養豬場上方的某種蝙蝠?在這個人類高度密集群居且得以快速、頻繁旅行的時代,新興疾病有可能不到幾個小時就傳遍全球——問題只是:它會從哪裡開始,如何起步?

近年幾次疫情爆發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指引,於是逵曼投入尋根探源,追查伊波拉、馬堡病毒症、SARS、禽流感、萊姆病與其他古怪陰森的「外溢」案例,例如一名染上SARS的超級傳播者入住香港一家酒店,導致疫情迅速擴展到加拿大、新加坡跟越南;或是非洲土著煮食一隻死掉的黑猩猩導致全村遭伊波拉肆虐,以及「20世紀黑死病」AIDS最初是如何從喀麥隆的一隻黑猩猩起步等。

《下一場人類大瘟疫》提出一些急迫的問題:這些事件是偶發不幸或連帶有關?它們只是不巧發生在我們身上,或者是我們因故引發的?可以採行哪些措施?但《下一場人類大瘟疫》不只是實地報導的嘹喨號角,還優雅道出一段探尋知識的故事。它穿梭時光,跨越地貌,也帶我們全新認識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奧妙運作。


活動特邀中山醫學大學 楊建洲教授蒞校講評。

自私的基因

作者 Richard Dawkins 譯者: 趙淑妙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基因極度自私。

  它為了達成複製自己的目的,把我們這些生物當作機器人,

  暗地操弄著我們求生繁殖,演化出各種行為,舉凡:

  雌性會慎重審視追求者、雄性必須搶地盤才受青睞、

  布穀鳥幼雛會把養父母的蛋扔下樹、

  幼鳥餓了會哭叫、雄鹿長出美麗的叉角、

  瞪羚看到敵人會跳高示警、猴子彼此抓蝨子、

  乃至蜜蜂分工合作的社會生活,

  都是自私基因的產物。

  不過,基因沒有意識,怎麼能夠既「自私」又「合作」呢?

  道金斯藉本書告訴我們,這些無關好壞、無關對錯,

  都是天擇的結果。

活動特邀大學丁照棣教授蒞校講評。

荷爾蒙:科學探險如何解密掌控我們身心的神祕物質

作者: Randi Hutter Epstein 譯者: 張瓊懿

出版社:行路

我們是怎麼發現荷爾蒙的?

  這種人體自行生成的激素,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的?

  想像我們的身體是個強大的資訊運輸系統,有大量訊息需要傳遞。

  神經系統就好比傳統的電話交換線路,

  訊息來源通過這些線路才傳送到目的地。

  反觀荷爾蒙的運作,則猶如無線網路,

  在身體的一端製造出來,卻能控制遠端的標的,

  譬如大腦細胞釋放的荷爾蒙,只需要一丁點量,

  就可以啟動睪丸或卵巢反應。

  內分泌學直到十九世紀才問世,比起其他重大醫學發現晚了許多,

  當時醫生才開始探索分布在身體各部位、分泌化學物質的的腺體。

  一個世紀過去,這門晦澀不明的科學才漸漸躍升為受關注的專業,

  直到近七十年,科學家終於找到了測量荷爾蒙的方法,

  在這之後,亦發展出各式各樣荷爾蒙替代療法,

  它們改善了我們的生活,但仍然有進步的空間。

  荷爾蒙是相當複雜的人體系統,尚有許多未知之謎。

  除了述說荷爾蒙發現的故事,

  本書更將幫助你了解各種荷爾蒙的功能,以及它們彼此複雜的交互作用

活動特邀中興大學林赫教授蒞校講評。